- 正在看电视消闲,忽然闻到了一股粿香,瞬间勾起了强烈的食欲。于是,拿起手机拔腿就来到了厨房,照着正在煎粿的老伴拍了起来。冰箱里还存放着不少红桃粿,这是过大年留下来的,想吃时就煎两个,享享口福。看到了煎粿,仿佛这个年还在。粿品是潮汕地区最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色食品;潮汕人做粿,是与时年过节联系在一起的。
- 最近宅在家里,老两口动手做了不少粿品,然而,这种富有漂亮的花纹,犹如精致玲珑艺术品的红桃粿,我们自己做不出来,是向老伴的朋友秀英购得的。他们一家住在紫云庄,去时坐公交还得五六个站。去年节前就曾经随老伴去她那儿拿粿,亲眼目睹了她们几人做红壳桃的整个过程。今年因为是特殊时期,去不了,还是秀英她老公开车送上门的。

- 在潮汕,红壳桃这种粿品往往都用于祭祀,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,赋予好的意头。包好馅的粿品用桃型的木模压出来,里面都有一个篆体的“寿”字和喜庆吉祥的图案,煞是可爱。尽管岁月更替、际遇更变,过年时家里总少不了这种粿品。现在不少家庭已经没有祭祀,打牙祭还是要的,这种充满年味的粿香,一直是大家记忆中抹不去的味道。
- 秀英家做红桃粿的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:先是将碾成粉末的大米和水渗合在一起。和水时,水煮开了,先放上一点食品红,把火捻小,将米粉倒进去,小火焖一会儿,起锅搅拌,再倒在一个钵子上,不停地揉搓,形成了一块米粉团。开始包红桃粿时,馅料是用蒸熟的糯米加香菇粒、虾米、瘦肉末、腊肠丁等各种佐料,拌匀后一起下锅炒均。做粿时,将粿皮抓成一团一团,分别搓成球后,用擀面棍抡平,加入馅料,将它包裹成圆锥状,盖上粿模子后把它按平,一个精美的红桃粿就完成了。
- 潮汕有俗话,叫做“时节做时粿”。这种体现传统祭祀文化的粿品,是先民昔年从中原南迁到潮汕,一直保留至今的中原古典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据说,上了岁数的潮汕家庭妇女,过去都能掌握这般工艺,馅的有料无料,外观上的雅与不雅,往往被人作为衡量是巧是拙,是否贤惠的标准。秀英她们一个个身手灵巧,捏皮、包馅的工夫十分到家,做出来的红桃粿滴馅不漏,料足皮雅。倘若我们自己动手,粿品肯定是破绽百出,一上蒸笼炊煮就露馅了。